莱芜黑猪介绍及图片

莱芜黑猪以其耐粗饲、抗病强、产仔多、瘦肉率高、肉质醇香而闻名全国,素有“国宝”之称,与莱芜大黑山羊、黑鸡、粗毛型长毛兔一起并称为莱芜“三黑一白”,闻名全国。莱芜猪中心产区为莱芜市,分布于泰安市及毗邻各县。莱芜市莱芜猪原种场,生产的良种猪远销江苏、广东、福建、吉林、辽宁等省及山东省内很多市地。

20170424105337_6406.jpg

一、外貌特点

莱芜黑猪是华北黑猪的典型代表。其骨架粗壮,体质结实;头长嘴直,耳耷至腮部;胸部窄狭,肋部丰满,背稍凹垂腹;四肢健壮,尾粗而长直;皮厚紧密,皱褶少,毛黑色粗密有光泽。除具有耐粗饲、育肥快、瘦肉率高、肉质香醇等特点外,还有性成熟早、繁殖力强的特点。

20170424110600_7187.jpg

二、生产性能

莱芜猪突出特点是性成熟早,发情明显,容易受胎,母猪产仔数多,利用年限长。小母猪2.5~3个月、体重15~20千克就表现发情。一般4~6月龄、体重25~30千克时就可配种。一般年产两窝。莱芜猪具有很高的产仔能力,初产仔猪10头左右,经产仔数12~18头,多者可达27头,存活率96%以上,护仔性强,哺育率95%左右。母猪2胎以后表现持续高产,直至15胎并无明显下降趋势,10年以上的母猪仍不舍淘汰,**长有18年者。

莱芜猪缺点是肥育能力和胴体性能稍差。增重慢,体成熟晚,饲料报酬低。皮厚、膘厚、眼肌面积和后腿比例小,瘦肉率低。

20170424110627_1093.jpg

三、发展史

莱芜黑猪的历史饲养至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。在上世纪50年代前,纯种的莱芜黑猪在莱芜当地比较普遍。但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,无计划地引进新品种猪与莱芜黑猪杂交改良,纯种莱芜猪不断被淘汰。到上世纪70年代末,纯种莱芜黑猪濒临绝境。

为挽救这一濒危优质猪种,山东省农业厅、泰安地区农林局(当时莱芜还属于泰安市)于1959年—1976年期间先后共组织了7次猪种调查、3次较大规模的猪种普查。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:“那时候几乎就是挨家挨户的搜罗莱芜黑猪,发现纯种的,就高价买回来。”在后来建成的莱芜猪保种繁育场和保种基地内,幸存的40头莱芜黑猪担负起了“传宗接代”的重任。

“莱芜黑”具有繁殖力高、哺育力强、肉味浓郁香鲜、抗逆性强、杂交优势明显等特点,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重点保护畜品种资源,农业部列为**畜品遗传资源保护品种,是目前猪肉市场的特色品种。

莱芜猪形成历史悠久,养育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,距今约5000~6500年历史。莱芜猪肉质好。肌肉颜色深红,肌肉大理石纹明显,肌间脂肪含量高(10%左右)。


新闻中心